蟆葉秋海棠的品種簡介
蟆葉秋海棠又稱秋王海棠、毛葉秋海棠等,是秋海棠科秋海棠屬多年生常綠草本,也是非常常見的觀葉植物。蟆葉秋海棠的葉片有絢麗的彩虹斑紋,非常特別,也是秋海棠中非常有特色的栽培品種。
蟆葉秋海棠為多年生草本植物。無地上莖,地下根狀莖平臥生長。葉基生,一側(cè)偏斜,深綠色,上有銀白色斑紋?;ǖt色,花期較長。
中文學(xué)名:蟆葉秋海棠
界:植物界
門:被子植物門
綱:雙子葉植物綱
目:葫蘆目
科:秋海棠科
屬:秋海棠屬
詞條相冊
蟆葉秋海棠的栽培要點
蟆葉秋海棠是秋海棠中的大型觀葉植物,耐陰,所以非常適合栽種在室內(nèi)。蟆葉秋海棠的普及度非常廣,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,在歐美的一些國家,蟆葉秋海棠尤為盛行,那么如何才能養(yǎng)好蟆葉秋海棠呢?
盆土以1份腐葉土、1份園土與1份河沙混合,并配以少見骨粉或過磷酸鈣作荃肥,盆栽時不宜過深。以根狀莖與盆土表面平齊為好。盛夏氣溫高于32℃時停止生長,并開始出現(xiàn)邊緣干燥、幼葉不能展開甚至枯死的現(xiàn)象。室內(nèi)置陽光充足處養(yǎng)護,光照不足時葉柄細長,葉色變淺。室外養(yǎng)護時忌烈日直射,春末至秋末期間應(yīng)特別注意遮蔭。春秋季節(jié)為秋海棠生長旺季,可經(jīng)常澆水以保持盆土濕潤;夏季南方的高溢悶熱天氣對秋海棠的越夏十分不利,此時植株處于休眠階段,管理不當(dāng)就有可能導(dǎo)致植株干枯或腐爛死亡。
除將植株移至半陰和較為通風(fēng)的地方外,切忌盆上過濕,可常向地面噴水,以達到局部降溫和提高空氣濕度的目的。冬季減少澆水,保持盆土稍濕即可。生長期每半個月追施I次稀薄液肥,注意勿將肥液濺到葉片上。每1一2年換盆1次,宜春季進行,換盆時將舊土及腐爛的根去掉,用新土重新栽植。
蟆葉秋海棠常用的繁殖方法介紹
蟆葉秋海棠是秋海棠的一種,也是秋海棠中最具特色的品種,蟆葉秋海棠的普及度越來越高,市場需求也就越來越大。人工繁殖蟆葉秋海棠可用分株、葉插繁殖。
1、分株繁殖:宜在早春結(jié)合換盆時進行,小心地將母株根狀莖切成兒段,使每段帶有3一4片葉,待傷口稍晾千后分栽于新盆即可。栽植深度以根狀莖上部與土面平或稍低于土面為好,栽后遮蔭、保濕,待新芽長出后便可進行正常管理。
2、葉插繁殖:宜選用生長健壯的成熟葉片作插材,溫室周年均可進行,華南地區(qū)不需溫室,夏季高溫多雨,插材易腐爛,故以春末夏初和秋季較佳。帶厘米左右長的葉柄剪下葉片,為減少蒸發(fā),最好把邊緣薄嫩部分剪除,將幾條主脈切斷數(shù)處,平鋪于基質(zhì)上,然后用少量沙子鋪壓葉表面,使其緊貼基質(zhì)不斷吸收水分以免枯萎。在20℃左右的溫度下遮蔭管理,經(jīng)常噴水以保持濕度,1個月后即可在切口處長出小植株。以后逐漸增加光照。過50天左右即可上盆種植。為充分利用插床,也可把葉片切割成楔形小片,使每一小片都帶有一條主脈,然后將小片直插于基質(zhì)中,約50天左右便可在小片的基部切口處長出小植株。栽植時連同老葉片一起栽種于小盆中。